C#中用正则表达式取页面下拉菜单(select)中的值

 

给几个在C#中,使用正则表达式取页面下拉菜单(select)中的值示例:

//取html中全部 select 的 name
Regex reg_name = new Regex(@"(?<=<select name=\"").*?(?=\"")");

//取html中全部<select>项的值
Regex reg_select = new Regex("(?is)<select name=*.*?>]*.*?</select>");

//取html中一个 select name 等于"Status"的值
Regex status = new Regex(@"(?is)<select name=\""status\"">]*.*?</select>");

 

一下是一段完整的代码和方法,取html中一个下拉菜单 select name 等于”Status”的中值,添加到DropDownList中:

        string strDoc = (你的html);

        //取html中一个下拉菜单 select name 等于"Status"的中值
        Regex status = new Regex(@"(?is)<select name=\""status\"">]*.*?</select>");
        MatchCollection mc_status = status.Matches(strDoc);
        getSelectOptions(mc_status, cmbStatus);

        /// <summary>
        /// 取select对列表复制
        /// </summary>
        /// <param name="selected"></param>
        /// <param name="cmb"></param>
        void getSelectOptions(MatchCollection selected, ComboBox cmb)
        {
            if (selected.Count < 1)
                return;
            txtValues.Text = "";
            txtValues.Text = selected[0].Value.Replace("</option>", Environment.NewLine);
            string tmpTxt = "";
            foreach (string s in txtValues.Lines)
            {
                if (s == "")
                    continue;
                string a = "";
                a = s.Replace("\"", "").Replace("<option value=\"", "");
                int x = a.LastIndexOf(">");
                tmpTxt += a.Substring(x + 1) + Environment.NewLine;
            }
            txtValues.Text = tmpTxt.Trim();
            cmb.Items.Clear();
            cmb.Items.AddRange(txtValues.Lines);
            cmb.SelectedIndex = 0;
            cmb.Size = cmb.PreferredSize;
        }

 

推荐一个正则表达式测试/验证工具 – http://bohu.net/blog/8814

 

推荐一个正则表达式测试/验证工具

这几天代码里用到很多正则表达式,需要验证,直接在程序里调试太麻烦。

比如:C#中用正则表达式取页面下拉菜单(select)中的值 – http://bohu.net/blog/8815

找到了这个验证工具:

正则表达式测试器 – http://deerchao.net/tools/regex_tester/index.htm
说明:该工具允许你测试和分析正则表达式。

解决 webBrowser DocumentCompleted 的多次调用

winform中使用webBrowser抽取页面中的一些数据。断点“webBrowser1_DocumentCompleted”发现,跑进来了好多次。

DocumentCompleted执行多次,跟踪发现ReadyState状态不一样,分别是Intercative和Complete。

而MSDN对这两种状态值的解释是:

  • Complete该控件已完成新文档及其所有内容的加载;
  • Interactive该控件已经加载足够的文档以允许有限的用户交互,比如单击已显示的超链接。

增加判断“ReadyState”之后继续,DocumentCompleted仍然执行了两次,但ReadyState状态一样都是Complete。再查原因。

MSDN对其解释是在多个的帧的情况下DocumentComplete获取触发多次。并非每个框架将触发此事件,但触发DownloadBegin事件的每个框架将触发相应的DocumentComplete事件。

 

最后webBrowser1_DocumentCompleted中的代码是:

private void webBrowser1_DocumentCompleted(object sender, WebBrowserDocumentCompletedEventArgs e)
        {
            string BrowserUrl = webBrowser1.Url.ToString();

            if (String.IsNullOrEmpty(BrowserUrl)) //检查未赋值或空值
                return;
            if (BrowserUrl.Equals("about:blank")) //是否为空白页
                return;
            if (webBrowser1.ReadyState != WebBrowserReadyState.Complete)  //状态为完成
                return;
            if (e.Url.ToString() != BrowserUrl)  //检查事件url和webBrowser的url
                return;
            if (webBrowser1.DocumentText == "")
                return;

            ... ...
        }

 

还有一点,就是窗体打开就加载webBrowser1,如放在 Form_Load 会使程序界面加载很慢,建议放在 Form_Shown中(每当窗体第一次显示时发生)。

 

CentOS 桌面 + VNC 安装脚本

CentOS下的一段脚本.  直接一起安装桌面,XWindows,VNC远程控制,和支持中文.

#!/bin/bash

yum -y groupinstall "Desktop" #[安装桌面 ]
yum -y groupinstall "X Window System" #[安装XWindows]
yum -y groupinstall "Chinese Support" #[增加中文支持]

#echo 'LANG="zh_CN.UTF-8"' >> /etc/sysconfig/i18n #[设置中文]

startx #[启动XWindows]

#echo 'id:5:initdefault' >> /etc/inittab #[开机自动运行]

yum -y install tigervnc tigervnc-server #[安装VNC远程控制]

echo 'VNCSERVERS="1:root"' >> /etc/sysconfig/vncservers #[设置服务权限]
echo 'VNCSERVERARGS[1]="-geometry 1024x768"' >> /etc/sysconfig/vncservers #[设置服务参数]

vncpasswd #[这一步将会提示你设置VNC的密码]

#service vncserver restart #[重启]
service vncserver start #[启动]
#chkconfig vncserver on #[开机启动]

#后的注释项, 可以自己参考是否使用.  比如是否开机自动启动VNC.

桌面环境相关命令:

# 从命令行切换到桌面环境
startx

# 获取当前启动模式
systemctl get-default

# 修改启动模式为图形化
systemctl set-default graphical.target

# 修改启动模式为命令行
systemctl set-default multi-user.target

默认启动桌面环境后以 root 用户自动登录:

 
# 修改配置文件
vi /etc/gdm/custom.conf


# 增加如下配置
[daemon]
AutomaticLoginEnable=True
AutomaticLogin=root
远程服务设置
# Windows 远程登录需要安装 Xrdp,需要 epel 源
wget -O /etc/yum.repos.d/epel.repo http://mirrors.aliyun.com/repo/epel-7.repo
yum install -y xrdp

# Xrdp 会调用 VNC,安装 tigervnc-server
yum install -y tigervnc-server

# 修改 Xrdp 最大连接数
vim /etc/xrdp/xrdp.ini
max_bpp=32

# 启动 Xrdp 并设置开机启动
systemctl start xrdp
systemctl enable xrdp

# 开放 3389 端口,或者关闭防火墙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port=3389/tcp
firewall-cmd --reload
# 关闭防火墙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 禁止防火墙开机启动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VNC 登录设置

用 VNC 客户端连接登录还需做一些设置

VNC 客户端下载:https://www.realvnc.com/en/connect/download/viewer/

# 为当前用户设置 VNC 密码,不然服务无法启动。此密码和系统密码不一样,这是使用 vnc viewer 登陆时使用的密码
vncpasswd

# 复制服务设置的模板
cp /lib/systemd/system/vncserver@.service /etc/systemd/system/vncserver@:1.service
# 修改配置,以 root 用户为例,每个用户都需要单独设置
vim /etc/systemd/system/vncserver@\:1.service

# 将 <USER> 换成用户名,[Service] 下增加 User=root
[Unit]
Description=Remote desktop service (VNC)
After=syslog.target network.target

[Service]
Type=forking
User=root

# Clean any existing files in /tmp/.X11-unix environment
ExecStartPre=/bin/sh -c '/usr/bin/vncserver -kill %i > /dev/null 2>&1 || :'
ExecStart=/usr/sbin/runuser -l root -c "/usr/bin/vncserver %i"
PIDFile=/root/.vnc/%H%i.pid
ExecStop=/bin/sh -c '/usr/bin/vncserver -kill %i > /dev/null 2>&1 || :'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 让服务文件修改生效
systemctl daemon-reload

# 启动服务
systemctl start vncserver@:1
# 设为开机启动
systemctl enable vncserver@:1

# 查看服务端口,用于客户端连接地址
netstat -lnpt|grep Xvnc

# 放行连接端口,每个用户端口不同。也可直接关闭防火墙
firewall-cmd --add-port=5901/tcp --permanent
firewall-cmd --reload

多种常见软件系统缩写

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业务流程管理

也称做商业流程管理。一套达成企业各种业务环节整合的全面管理模式。其中的Business并不局限于商业,它泛指各种组织中的活动:从商业企业到政府机构、非营利团体等等,因此,普遍共识是对应于更加中性的“业务”一词,例如: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BPM)、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等。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即业务流程建模,是对业务流程进行表述的方式,它是过程分析与重组的重要基础。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

是一个不断加强与顾客交流,不断了解顾客需求,并不断对产品及服务进行改进和提高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的连续的过程。其内含是企业利用信息技(IT)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客户的整合营销,是以客户为核心的企业营销的技术实现和管理实现。客户关系管理注重的是与客户的交流,企业的经营是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传统的以产品或以市场为中心。为方便与客户的沟通,客户关系管理可以为客户提供多种交流的渠道。

 

CMS(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内容管理系统

它具有许多基于模板的优秀设计,可以加快网站开发的速度和减少开发的成本。CMS的功能并不只限于文本处理,它也可以处理图片、Flash动画、声像流、图像甚至电子邮件档案。

 

EIP(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 企业信息门户

是指在Internet的环境下,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统一集成到企业信息门户之下,根据每个用户使用特点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界面,并通过对事件和消息的处理、传输把用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又译企业资源规划,简单地说,ERP是“一个大型模块化、集成性的流程导向系统,集成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造、进销存等信息流,快速提供决策信息,提升企业的营运绩效与快速反应能力。”它是e化企业的后台心脏与骨干。任何前台的应用系统包括EC、CRM、SCM等都以它为基础。
一般ERP软件强调如下之系统集成。
ERP主要的模块有:
生产管理:工程、材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调度、产能、工作流管理、质量控制、成本管理、生产过程、生产工程、生产流程、生产配置
进销存货管理:库存、订单输入、采购、供应商调度、货物检查、付款请求处理、佣金计算
财务管理及会计项目:总帐、现金管理、应付帐款管理、应收帐款管理、票据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
成本管理:账单、时间和支出、活动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薪金名册、培训管理、员工班别和出勤管理、津贴、劳健保、绩效考核
供应链管理:和客户、供应商、员工之间的各种自服务接口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

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

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

是现代利用电脑进行全自动的办公,目的是提高效率。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

把公司的制造过程、库存系统和供应商产生的数据合并在一起,从一个统一的视角展示产品建造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对整个供应链(从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例如从采购、物料管理、生产、配送、营销到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的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把物流与库存成本降到最小。供应链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商业循环系统,是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

 

WfMS(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工作流管理系统

工作流(Workflow),是对工作流程及其各操作步骤之间业务规则的抽象、概括、描述。工作流建模,即将工作流程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组织在一起的逻辑和规则在计算机中以恰当的模型进行表示并对其实施计算。工作流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WfMS)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去定义、执行和管理工作流,协调工作流执行过程中工作之间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工作流需要依靠工作流管理系统来实现。

 

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仓储管理系统

对物料存放空间进行管理的软件,区别于库存管理。其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为通过在系统中设定一定的仓库仓位结构对物料具体空间位置的定位,二为通过在系统中设定一些策略对物料入库\出库\库内等作业流程进行指导。有利于仓库资源使用。

 

Arch (及衍生版Gentoo,Manjaro) 中使用pacman更新的相关命令

在 Arch/ArchBang/Gentoo 中使用的 pacman 更新时如果报错,一般都是gpg签名不可信的问题.

需要选初始化gpg keys. 已经初始化过签名key的, 直接更新就可以了.

  1. 初始化 key:
    pacman-key --init

    验证已存档使用的 keys:

    pacman-key --populate archlinux

     

  2. 软件版本更新:
    pacman -Syy

     

    内核版本更新:

    pacman -Su
    pacman -Suy

     

    缓存中移除所有其他包吗?

    pacman -Syc

C# 多线程操作整理 (System.Threading)

Thread 类

创建并控制线程,设置其优先级并获取其状态。

命名空间:System.Threading 程序集:mscorlib(在 mscorlib.dll 中)

概述与概念

C#支持通过多线程并行地执行代码,一个线程有它独立的执行路径,能够与其它的线程同时地运行。一个C#程序开始于一个单线程,这个单线程是被CLR和操作系统(也称为“主线程”)自动创建的,并具有多线程创建额外的线程。

1.使用线程的情况

  • ①.程序需要执行和两个和多个任务
  • ②.程序要等待某事件的发生:例如用户输入、文件操作、网络操作和搜索
  • ③.后台程序

2.多线程的并发执行 如果有多个线程在执行,单CPU只有一个,到底执行的哪个?

  • ①.如果一个线程连续占用CPU资源时间过长,其它的资源得不到执行,      则系统会强制的切换执行其它线程。(强制剥夺)
  • ②.如果一个线程没事可做、CPU可执行其它线程。(主动放弃)
  • ③.这是由操作系统的调度机制决定的,不同的操作系统调度机制不一样。    一般无法精确的预料多线程的执行顺序,在程序设计的时候应特别注意

3.创建并启动线程

ThreadStart 线程启动委托名=new ThreadStart(方法名);

Thread 线程实例名=new Thread(线程启动委托名); 线程实例名.Start();

4.终止线程

  • ①.线程实例名.Abort();用此方法的后果是不可恢复的终止线程。
  • ②.线程实例名.Interrupt();中断后可恢复

5.休眠线程

  • ①.线程实例名.Sleep();     当线程Sleep时,系统就立即退出执行队列一段时间,当睡眠结束时,系统会产生一个时钟中断,从而     使线程回到执行队列中,从而恢复线程的执行。

6.挂起/恢复线程

  • ①.线程实例名.Suspend();挂起     与线程休眠不同,线程的挂起不会使线程立即停止执行,直到线程到达安全点之后它才可以将该线程挂起,如果线程尚未启动或已经停止,则它将不能挂起。
  • ②.线程实例名.Resume();恢复      将使一个线程跳出挂起状态并使该线程继续执行。     一个线程不能对另一个线程调用Sleep() ,但是一个线程可以对另一个线程调用Suspend()。     还可以使用许多其它的方式来阻塞线程。例如,可以通过调用 Thread.Join 使一个线程等待另一个线程 (子线程)停止。使用Monitor.Wait使一个线程等待访问一个同步对象。

7.串行化线程

  • ①.线程实例名.jion();     例如在主线程中插入t.jion();      主线程执行到这条语句后,主线程(当前线程)立即进入阻塞状态.直到t运行完后阻塞状态才解除。相当于把t的任务插入或串联到主线程中,把两条线索串联成一条线索

8.线程的锁定机制 线程的锁定机制可以保证每次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共享资源。 使用关键字lock

  • ①.lock语句的语法      lock(对象引用)语句块;
  • ②.lock语句的功能      当对象被lock 锁定时,访问该线程的其它线程会进入等待的状态。
  • ③.对象锁机制保证了对象访问的完整性:只有一个线程完成操作后,其它的线程才能进行操作。
  • ④.一般情况下,当一个线程写某个变量,而同时可能有其它的线程读或写这个变量时,为了保持数据的一 致性应该使用锁定机制。
  • ⑤.线程的安全性      线程安全性就是保护的类的成员和代码的安全,从而使他们不会同时被几个线程中断,使用锁定机制。
  • ⑥.多线程公用一个对象时,就不应该使用lock关键字了,这里Monitor,Monitor提供了使线程共享资源的方 案。 Monitor类可以锁定一个对象,一个线程只有得到这把锁才可以对该对象进行操作。 如: Monitor.Enter(obj);
    Monitor.Exit(obj);
  • ⑦.临界区和锁 当谈论多线程应用程序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并发性问题。尽管这对于同时执行多个任务的程序是很有用的,但通常都是危险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C#中提出了临界区和锁的概念。在程序设计中,临界区是一块在任何时候只能有一个进程进入的区域。在C#中通过语句lock来声明临界区。lock声明后面的代码,不管是以行还是一块代码,在同一时间最多只能有一个进程执行。

9.线程的优先级具有不可靠性,就是说不能用优先级来控制线程的执行顺序。

10.后台线程

  • ①.什么是后台线程?比起应用程序的主图形用户界面(GUI)线程来说,这些线程以较低的优先权在不同的过程中运行着。对于不能立即执行结束, 又不想一直等待的任务,后台线程能很好的胜任。在C#中,把线程对象的  IsBackground属性设为true,该线程即为后台线程。    后台线程跟前台线程只有一个区别,那就是后台线程不妨碍程序的终止。一旦一个进程所有的前台线程都终止后,CLR将通过调用任意一个存活中的后台进程的Abort()方法来彻底终止进程。注意:后台线程不能直接操作所在进程之外的数据引用。
  • ②.怎样与后台线程通讯?运用MethodInvoker委派实体。也可在初始化(构造函数)中加入下面一句即可实现通讯:

Control.CheckForIllegalCrossThreadCalls = False;

要使用MethodInvoker委派,需要三个条件:

  •   a.一个创建委派的后台线程
Thread thread=new Thread(new ThreadStart(Run));

thread.IsBackground=true;  //把Thread设为后台线程

thread.Start();
  •   b.一个用作后台线程与前台可视化单元的接口的类级方法
 public void Run()
        {
            int count = 0;
            try
            {
                MethodInvoker mi = new MethodInvoker(this.UpdateLabel);
                //创建一个委托,UpdateLabel是该委托所托管的代码,必须是声明为void 且不接受任何参数的任何方法。
                while (true)
                {
                    count++;
                    //this.Invoke(mi);//同步执行委托
                    this.BeginInvoke(mi);//异步执行委托
                    Thread.Sleep(500);
                }
            }
            catch (ThreadInterruptedException e)
            {
                Console.WriteLine("Interruption Exception in Thread:{0}", e);
            }
            catch (Exception ex)
            {
                Console.WriteLine("Exception in Thread:{0}", ex);
            }
        }
  •   c.一个应用程序中可以更新的可视化单元
public void UpdateLabel()
{     
    label1.Text=count.ToString();   
}

如何判断一个应用程序是 控制台(console)程序还是 GUI 程序

2012年2月6日作者:enet

 

Article ID: 90493 – Last Review: November 21, 2006 – Revision: 3.2

HOWTO: How To Determine Whether an Application is Console or GUI

This article was previously published under Q90493
————————————————————–

若要确定应用程序是否为控制台或 GUI,您必须分析该 EXEheader。标头包含一个称为子系统的字段。此字段确定是要在其下运行的应用程序子系统和它需要的接口的类型。值组成:

IMAGE_SUBSYSTEM_NATIVE               1
IMAGE_SUBSYSTEM_WINDOWS_GUI          2
IMAGE_SUBSYSTEM_WINDOWS_CUI          3
IMAGE_SUBSYSTEM_OS2_CUI              5
IMAGE_SUBSYSTEM_POSIX_CUI            7
IMAGE_SUBSYSTEM_NATIVE_WINDOWS       8
IMAGE_SUBSYSTEM_WINDOWS_CE_GUI       9

示例代码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winnt.h>

VOID  main(int, char **);
DWORD AbsoluteSeek(HANDLE, DWORD);
VOID  ReadBytes(HANDLE, LPVOID, DWORD);
VOID  WriteBytes(HANDLE, LPVOID, DWORD);
VOID  CopySection(HANDLE, HANDLE, DWORD);

#define XFER_BUFFER_SIZE 2048

VOID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HANDLE hImage;

DWORD  bytes;
DWORD  iSection;
DWORD  SectionOffset;
DWORD  CoffHeaderOffset;
DWORD  MoreDosHeader[16];

ULONG  ntSignature;

IMAGE_DOS_HEADER      image_dos_header;
IMAGE_FILE_HEADER     image_file_header;
IMAGE_OPTIONAL_HEADER image_optional_header;
IMAGE_SECTION_HEADER  image_section_header;

if (argc != 2)
{
printf("USAGE: %s program_file_name\n", argv[1]);
exit(1);
}

/*
*  Open the reference file.
*/
hImage = CreateFile(argv[1],
GENERIC_READ,
FILE_SHARE_READ,
NULL,
OPEN_EXISTING,
FILE_ATTRIBUTE_NORMAL,
NULL);

if (INVALID_HANDLE_VALUE == hImage)
{
printf("Could not open %s, error %lu\n", argv[1], GetLastError());
exit(1);
}

/*
*  Read the MS-DOS image header.
*/
ReadBytes(hImage,
&image_dos_header,
sizeof(IMAGE_DOS_HEADER));

if (IMAGE_DOS_SIGNATURE != image_dos_header.e_magic)
{
printf("Sorry, I do not understand this file.\n");
exit(1);
}

/*
*  Read more MS-DOS header.       */
ReadBytes(hImage,
MoreDosHeader,
sizeof(MoreDosHeader));

/*
*  Get actual COFF header.
*/
CoffHeaderOffset = AbsoluteSeek(hImage, image_dos_header.e_lfanew) +
sizeof(ULONG);

ReadBytes (hImage, &ntSignature, sizeof(ULONG));

if (IMAGE_NT_SIGNATURE != ntSignature)
{
printf("Missing NT signature. Unknown file type.\n");
exit(1);
}

SectionOffset = CoffHeaderOffset + IMAGE_SIZEOF_FILE_HEADER +
IMAGE_SIZEOF_NT_OPTIONAL_HEADER;

ReadBytes(hImage,
&image_file_header,
IMAGE_SIZEOF_FILE_HEADER);

/*
*  Read optional header.
*/
ReadBytes(hImage,
&image_optional_header,
IMAGE_SIZEOF_NT_OPTIONAL_HEADER);

switch (image_optional_header.Subsystem)
{
case IMAGE_SUBSYSTEM_UNKNOWN:
printf("Type is unknown.\n");
break;

case IMAGE_SUBSYSTEM_NATIVE:
printf("Type is native.\n");
break;

case IMAGE_SUBSYSTEM_WINDOWS_GUI:
printf("Type is Windows GUI.\n");
break;

case IMAGE_SUBSYSTEM_WINDOWS_CUI:
printf("Type is Windows CUI.\n");
break;

case IMAGE_SUBSYSTEM_OS2_CUI:
printf("Type is OS/2 CUI.\n");
break;

case IMAGE_SUBSYSTEM_POSIX_CUI:
printf("Type is POSIX CUI.\n");
break;

case IMAGE_SUBSYSTEM_NATIVE_WINDOWS:
printf("Type is native Win9x driver.\n");
break;

case IMAGE_SUBSYSTEM_WINDOWS_CE_GUI:
printf("Type is Windows CE.\n");
break;

default:
printf("Unknown type %u.\n", image_optional_header.Subsystem);
break;
}
}

DWORD
AbsoluteSeek(HANDLE hFile,
DWORD  offset)
{
DWORD newOffset;

if ((newOffset = SetFilePointer(hFile,
offset,
NULL,
FILE_BEGIN)) == 0xFFFFFFFF)
{
printf("SetFilePointer failed, error %lu.\n", GetLastError());
exit(1);
}

return newOffset;
}

VOID
ReadBytes(HANDLE hFile,
LPVOID buffer,
DWORD  size)
{
DWORD bytes;

if (!ReadFile(hFile,
buffer,
size,
&bytes,
NULL))
{
printf("ReadFile failed, error %lu.\n", GetLastError());
exit(1);
}
else if (size != bytes)
{
printf("Read the wrong number of bytes, expected %lu, got %lu.\n",
size, bytes);
exit(1);
}
}

 

Excel 数字列名(序号)与字母列名(序号)的转换

2012年2月6日作者:enet

 

来自: http://www.tal-rasha.com/archives/254.html
写代码使用到的Excel索引间的转换,其实就是十进制和二十六进制间的转换

        /// <summary>
        /// 用于excel表格中字母转成索引,从1对应A开始
        /// </summary>
        /// <param name="column">号</param>
        /// <returns>索引</returns>
        private int ColumnToIndex(string column)
        {
            if (!Regex.IsMatch(column.ToUpper(), @"[A-Z]+"))
            {
                throw new Exception("Invalid parameter");
            }
            int index = 0;
            char[] chars = column.ToUpper().ToCharArray();
            for (int i = 0; i < chars.Length; i++)
            {
                index += ((int)chars[i] - (int)'A' + 1) * (int)Math.Pow(26, chars.Length - i - 1);
            }
            return index;
        }

        /// <summary>
        /// 用于将excel表格中索引转成字母,从A对应1开始
        /// </summary>
        /// <param name="index">索引</param>
        /// <returns>号</returns>
        private string IndexToColumn(int index)
        {
            if (index <= 0)
            {
                throw new Exception("Invalid parameter");
            }
            index--;
            string column = string.Empty;
            do
            {
                if (column.Length > 0)
                { index--;
                }
                column = ((char)(index % 26 + (int)'A')).ToString() + column;
                index = (int)((index - index % 26) / 26);
            } while (index > 0);
            return column;
        }

HTTP状态码详解

状态码 含义
100 客户端应当继续发送请求。这个临时响应是用来通知客户端它的部分请求已经被服务器接收,且仍未被拒绝。客户端应当继续发送请求的剩余部分,或者如果请求已经完成,忽略这个响应。服务器必须在请求完成后向客户端发送一个最终响应。
101 服务器已经理解了客户端的请求,并将通过Upgrade 消息头通知客户端采用不同的协议来完成这个请求。在发送完这个响应最后的空行后,服务器将会切换到在Upgrade 消息头中定义的那些协议。   只有在切换新的协议更有好处的时候才应该采取类似措施。例如,切换到新的HTTP 版本比旧版本更有优势,或者切换到一个实时且同步的协议以传送利用此类特性的资源。
102 由WebDAV(RFC 2518)扩展的状态码,代表处理将被继续执行。
200 请求已成功,请求所希望的响应头或数据体将随此响应返回。
201 请求已经被实现,而且有一个新的资源已经依据请求的需要而建立,且其 URI 已经随Location 头信息返回。假如需要的资源无法及时建立的话,应当返回 ‘202 Accepted’。
202 服务器已接受请求,但尚未处理。正如它可能被拒绝一样,最终该请求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被执行。在异步操作的场合下,没有比发送这个状态码更方便的做法了。   返回202状态码的响应的目的是允许服务器接受其他过程的请求(例如某个每天只执行一次的基于批处理的操作),而不必让客户端一直保持与服务器的连接直到批处理操作全部完成。在接受请求处理并返回202状态码的响应应当在返回的实体中包含一些指示处理当前状态的信息,以及指向处理状态监视器或状态预测的指针,以便用户能够估计操作是否已经完成。
203 服务器已成功处理了请求,但返回的实体头部元信息不是在原始服务器上有效的确定集合,而是来自本地或者第三方的拷贝。当前的信息可能是原始版本的子集或者超集。例如,包含资源的元数据可能导致原始服务器知道元信息的超级。使用此状态码不是必须的,而且只有在响应不使用此状态码便会返回200 OK的情况下才是合适的。
204 服务器成功处理了请求,但不需要返回任何实体内容,并且希望返回更新了的元信息。响应可能通过实体头部的形式,返回新的或更新后的元信息。如果存在这些头部信息,则应当与所请求的变量相呼应。   如果客户端是浏览器的话,那么用户浏览器应保留发送了该请求的页面,而不产生任何文档视图上的变化,即使按照规范新的或更新后的元信息应当被应用到用户浏览器活动视图中的文档。   由于204响应被禁止包含任何消息体,因此它始终以消息头后的第一个空行结尾。
205 服务器成功处理了请求,且没有返回任何内容。但是与204响应不同,返回此状态码的响应要求请求者重置文档视图。该响应主要是被用于接受用户输入后,立即重置表单,以便用户能够轻松地开始另一次输入。   与204响应一样,该响应也被禁止包含任何消息体,且以消息头后的第一个空行结束。
206 服务器已经成功处理了部分 GET 请求。类似于 FlashGet 或者迅雷这类的 HTTP 下载工具都是使用此类响应实现断点续传或者将一个大文档分解为多个下载段同时下载。   该请求必须包含 Range 头信息来指示客户端希望得到的内容范围,并且可能包含 If-Range 来作为请求条件。   响应必须包含如下的头部域:   Content-Range 用以指示本次响应中返回的内容的范围;如果是 Content-Type 为 multipart/byteranges 的多段下载,则每一 multipart 段中都应包含 Content-Range 域用以指示本段的内容范围。假如响应中包含 Content-Length,那么它的数值必须匹配它返回的内容范围的真实字节数。   Date   ETag 和/或 Content-Location,假如同样的请求本应该返回200响应。   Expires, Cache-Control,和/或 Vary,假如其值可能与之前相同变量的其他响应对应的值不同的话。   假如本响应请求使用了 If-Range 强缓存验证,那么本次响应不应该包含其他实体头;假如本响应的请求使用了 If-Range 弱缓存验证,那么本次响应禁止包含其他实体头;这避免了缓存的实体内容和更新了的实体头信息之间的不一致。否则,本响应就应当包含所有本应该返回200响应中应当返回的所有实体头部域。   假如 ETag 或 Last-Modified 头部不能精确匹配的话,则客户端缓存应禁止将206响应返回的内容与之前任何缓存过的内容组合在一起。   任何不支持 Range 以及 Content-Range 头的缓存都禁止缓存206响应返回的内容。
207 由WebDAV(RFC 2518)扩展的状态码,代表之后的消息体将是一个XML消息,并且可能依照之前子请求数量的不同,包含一系列独立的响应代码。
300 被请求的资源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回馈信息,每个都有自己特定的地址和浏览器驱动的商议信息。用户或浏览器能够自行选择一个首选的地址进行重定向。   除非这是一个 HEAD 请求,否则该响应应当包括一个资源特性及地址的列表的实体,以便用户或浏览器从中选择最合适的重定向地址。这个实体的格式由 Content-Type 定义的格式所决定。浏览器可能根据响应的格式以及浏览器自身能力,自动作出最合适的选择。当然,RFC 2616规范并没有规定这样的自动选择该如何进行。   如果服务器本身已经有了首选的回馈选择,那么在 Location 中应当指明这个回馈的 URI;浏览器可能会将这个 Location 值作为自动重定向的地址。此外,除非额外指定,否则这个响应也是可缓存的。
301 被请求的资源已永久移动到新位置,并且将来任何对此资源的引用都应该使用本响应返回的若干个 URI 之一。如果可能,拥有链接编辑功能的客户端应当自动把请求的地址修改为从服务器反馈回来的地址。除非额外指定,否则这个响应也是可缓存的。   新的永久性的 URI 应当在响应的 Location 域中返回。除非这是一个 HEAD 请求,否则响应的实体中应当包含指向新的 URI 的超链接及简短说明。   如果这不是一个 GET 或者 HEAD 请求,因此浏览器禁止自动进行重定向,除非得到用户的确认,因为请求的条件可能因此发生变化。   注意:对于某些使用 HTTP/1.0 协议的浏览器,当它们发送的 POST 请求得到了一个301响应的话,接下来的重定向请求将会变成 GET 方式。
302 请求的资源现在临时从不同的 URI 响应请求。由于这样的重定向是临时的,客户端应当继续向原有地址发送以后的请求。只有在Cache-Control或Expires中进行了指定的情况下,这个响应才是可缓存的。   新的临时性的 URI 应当在响应的 Location 域中返回。除非这是一个 HEAD 请求,否则响应的实体中应当包含指向新的 URI 的超链接及简短说明。   如果这不是一个 GET 或者 HEAD 请求,那么浏览器禁止自动进行重定向,除非得到用户的确认,因为请求的条件可能因此发生变化。   注意:虽然RFC 1945和RFC 2068规范不允许客户端在重定向时改变请求的方法,但是很多现存的浏览器将302响应视作为303响应,并且使用 GET 方式访问在 Location 中规定的 URI,而无视原先请求的方法。状态码303和307被添加了进来,用以明确服务器期待客户端进行何种反应。
303 对应当前请求的响应可以在另一个 URI 上被找到,而且客户端应当采用 GET 的方式访问那个资源。这个方法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允许由脚本激活的POST请求输出重定向到一个新的资源。这个新的 URI 不是原始资源的替代引用。同时,303响应禁止被缓存。当然,第二个请求(重定向)可能被缓存。   新的 URI 应当在响应的 Location 域中返回。除非这是一个 HEAD 请求,否则响应的实体中应当包含指向新的 URI 的超链接及简短说明。   注意:许多 HTTP/1.1 版以前的 浏览器不能正确理解303状态。如果需要考虑与这些浏览器之间的互动,302状态码应该可以胜任,因为大多数的浏览器处理302响应时的方式恰恰就是上述规范要求客户端处理303响应时应当做的。
304 如果客户端发送了一个带条件的 GET 请求且该请求已被允许,而文档的内容(自上次访问以来或者根据请求的条件)并没有改变,则服务器应当返回这个状态码。304响应禁止包含消息体,因此始终以消息头后的第一个空行结尾。   该响应必须包含以下的头信息:   Date,除非这个服务器没有时钟。假如没有时钟的服务器也遵守这些规则,那么代理服务器以及客户端可以自行将 Date 字段添加到接收到的响应头中去(正如RFC 2068中规定的一样),缓存机制将会正常工作。   ETag 和/或 Content-Location,假如同样的请求本应返回200响应。   Expires, Cache-Control,和/或Vary,假如其值可能与之前相同变量的其他响应对应的值不同的话。   假如本响应请求使用了强缓存验证,那么本次响应不应该包含其他实体头;否则(例如,某个带条件的 GET 请求使用了弱缓存验证),本次响应禁止包含其他实体头;这避免了缓存了的实体内容和更新了的实体头信息之间的不一致。   假如某个304响应指明了当前某个实体没有缓存,那么缓存系统必须忽视这个响应,并且重复发送不包含限制条件的请求。   假如接收到一个要求更新某个缓存条目的304响应,那么缓存系统必须更新整个条目以反映所有在响应中被更新的字段的值。
305 被请求的资源必须通过指定的代理才能被访问。Location 域中将给出指定的代理所在的 URI 信息,接收者需要重复发送一个单独的请求,通过这个代理才能访问相应资源。只有原始服务器才能建立305响应。   注意:RFC 2068中没有明确305响应是为了重定向一个单独的请求,而且只能被原始服务器建立。忽视这些限制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后果。
306 在最新版的规范中,306状态码已经不再被使用。
307 请求的资源现在临时从不同的URI 响应请求。由于这样的重定向是临时的,客户端应当继续向原有地址发送以后的请求。只有在Cache-Control或Expires中进行了指定的情况下,这个响应才是可缓存的。   新的临时性的URI 应当在响应的 Location 域中返回。除非这是一个HEAD 请求,否则响应的实体中应当包含指向新的URI 的超链接及简短说明。因为部分浏览器不能识别307响应,因此需要添加上述必要信息以便用户能够理解并向新的 URI 发出访问请求。   如果这不是一个GET 或者 HEAD 请求,那么浏览器禁止自动进行重定向,除非得到用户的确认,因为请求的条件可能因此发生变化。
400 1、语义有误,当前请求无法被服务器理解。除非进行修改,否则客户端不应该重复提交这个请求。   2、请求参数有误。
401 当前请求需要用户验证。该响应必须包含一个适用于被请求资源的 WWW-Authenticate 信息头用以询问用户信息。客户端可以重复提交一个包含恰当的 Authorization 头信息的请求。如果当前请求已经包含了 Authorization 证书,那么401响应代表着服务器验证已经拒绝了那些证书。如果401响应包含了与前一个响应相同的身份验证询问,且浏览器已经至少尝试了一次验证,那么浏览器应当向用户展示响应中包含的实体信息,因为这个实体信息中可能包含了相关诊断信息。参见RFC 2617。
402 该状态码是为了将来可能的需求而预留的。
403 服务器已经理解请求,但是拒绝执行它。与401响应不同的是,身份验证并不能提供任何帮助,而且这个请求也不应该被重复提交。如果这不是一个 HEAD 请求,而且服务器希望能够讲清楚为何请求不能被执行,那么就应该在实体内描述拒绝的原因。当然服务器也可以返回一个404响应,假如它不希望让客户端获得任何信息。
404 请求失败,请求所希望得到的资源未被在服务器上发现。没有信息能够告诉用户这个状况到底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假如服务器知道情况的话,应当使用410状态码来告知旧资源因为某些内部的配置机制问题,已经永久的不可用,而且没有任何可以跳转的地址。404这个状态码被广泛应用于当服务器不想揭示到底为何请求被拒绝或者没有其他适合的响应可用的情况下。
405 请求行中指定的请求方法不能被用于请求相应的资源。该响应必须返回一个Allow 头信息用以表示出当前资源能够接受的请求方法的列表。   鉴于 PUT,DELETE 方法会对服务器上的资源进行写操作,因而绝大部分的网页服务器都不支持或者在默认配置下不允许上述请求方法,对于此类请求均会返回405错误。
406 请求的资源的内容特性无法满足请求头中的条件,因而无法生成响应实体。   除非这是一个 HEAD 请求,否则该响应就应当返回一个包含可以让用户或者浏览器从中选择最合适的实体特性以及地址列表的实体。实体的格式由 Content-Type 头中定义的媒体类型决定。浏览器可以根据格式及自身能力自行作出最佳选择。但是,规范中并没有定义任何作出此类自动选择的标准。
407  与401响应类似,只不过客户端必须在代理服务器上进行身份验证。代理服务器必须返回一个 Proxy-Authenticate 用以进行身份询问。客户端可以返回一个 Proxy-Authorization 信息头用以验证。参见RFC 2617。
408 请求超时。客户端没有在服务器预备等待的时间内完成一个请求的发送。客户端可以随时再次提交这一请求而无需进行任何更改。
409 由于和被请求的资源的当前状态之间存在冲突,请求无法完成。这个代码只允许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被使用:用户被认为能够解决冲突,并且会重新提交新的请求。该响应应当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用户发现冲突的源头。   冲突通常发生于对 PUT 请求的处理中。例如,在采用版本检查的环境下,某次 PUT 提交的对特定资源的修改请求所附带的版本信息与之前的某个(第三方)请求向冲突,那么此时服务器就应该返回一个409错误,告知用户请求无法完成。此时,响应实体中很可能会包含两个冲突版本之间的差异比较,以便用户重新提交归并以后的新版本。
410 被请求的资源在服务器上已经不再可用,而且没有任何已知的转发地址。这样的状况应当被认为是永久性的。如果可能,拥有链接编辑功能的客户端应当在获得用户许可后删除所有指向这个地址的引用。如果服务器不知道或者无法确定这个状况是否是永久的,那么就应该使用404状态码。除非额外说明,否则这个响应是可缓存的。   410响应的目的主要是帮助网站管理员维护网站,通知用户该资源已经不再可用,并且服务器拥有者希望所有指向这个资源的远端连接也被删除。这类事件在限时、增值服务中很普遍。同样,410响应也被用于通知客户端在当前服务器站点上,原本属于某个个人的资源已经不再可用。当然,是否需要把所有永久不可用的资源标记为’410 Gone’,以及是否需要保持此标记多长时间,完全取决于服务器拥有者。
411 服务器拒绝在没有定义 Content-Length 头的情况下接受请求。在添加了表明请求消息体长度的有效 Content-Length 头之后,客户端可以再次提交该请求。
412 服务器在验证在请求的头字段中给出先决条件时,没能满足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这个状态码允许客户端在获取资源时在请求的元信息(请求头字段数据)中设置先决条件,以此避免该请求方法被应用到其希望的内容以外的资源上。
413 服务器拒绝处理当前请求,因为该请求提交的实体数据大小超过了服务器愿意或者能够处理的范围。此种情况下,服务器可以关闭连接以免客户端继续发送此请求。   如果这个状况是临时的,服务器应当返回一个 Retry-After 的响应头,以告知客户端可以在多少时间以后重新尝试。
414 请求的URI 长度超过了服务器能够解释的长度,因此服务器拒绝对该请求提供服务。这比较少见,通常的情况包括:   本应使用POST方法的表单提交变成了GET方法,导致查询字符串(Query String)过长。   重定向URI “黑洞”,例如每次重定向把旧的 URI 作为新的 URI 的一部分,导致在若干次重定向后 URI 超长。   客户端正在尝试利用某些服务器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攻击服务器。这类服务器使用固定长度的缓冲读取或操作请求的 URI,当 GET 后的参数超过某个数值后,可能会产生缓冲区溢出,导致任意代码被执行[1]。没有此类漏洞的服务器,应当返回414状态码。
415 对于当前请求的方法和所请求的资源,请求中提交的实体并不是服务器中所支持的格式,因此请求被拒绝。
416 如果请求中包含了 Range 请求头,并且 Range 中指定的任何数据范围都与当前资源的可用范围不重合,同时请求中又没有定义 If-Range 请求头,那么服务器就应当返回416状态码。   假如 Range 使用的是字节范围,那么这种情况就是指请求指定的所有数据范围的首字节位置都超过了当前资源的长度。服务器也应当在返回416状态码的同时,包含一个 Content-Range 实体头,用以指明当前资源的长度。这个响应也被禁止使用 multipart/byteranges 作为其 Content-Type。
417 在请求头 Expect 中指定的预期内容无法被服务器满足,或者这个服务器是一个代理服务器,它有明显的证据证明在当前路由的下一个节点上,Expect 的内容无法被满足。
421 从当前客户端所在的IP地址到服务器的连接数超过了服务器许可的最大范围。通常,这里的IP地址指的是从服务器上看到的客户端地址(比如用户的网关或者代理服务器地址)。在这种情况下,连接数的计算可能涉及到不止一个终端用户。
422 从当前客户端所在的IP地址到服务器的连接数超过了服务器许可的最大范围。通常,这里的IP地址指的是从服务器上看到的客户端地址(比如用户的网关或者代理服务器地址)。在这种情况下,连接数的计算可能涉及到不止一个终端用户。
422 请求格式正确,但是由于含有语义错误,无法响应。(RFC 4918 WebDAV)423 Locked   当前资源被锁定。(RFC 4918 WebDAV)
424 由于之前的某个请求发生的错误,导致当前请求失败,例如 PROPPATCH。(RFC 4918 WebDAV)
425 在WebDav Advanced Collections 草案中定义,但是未出现在《WebDAV 顺序集协议》(RFC 3658)中。
426 客户端应当切换到TLS/1.0。(RFC 2817)
449 由微软扩展,代表请求应当在执行完适当的操作后进行重试。
500 服务器遇到了一个未曾预料的状况,导致了它无法完成对请求的处理。一般来说,这个问题都会在服务器的程序码出错时出现。
501 服务器不支持当前请求所需要的某个功能。当服务器无法识别请求的方法,并且无法支持其对任何资源的请求。
502 作为网关或者代理工作的服务器尝试执行请求时,从上游服务器接收到无效的响应。
503 由于临时的服务器维护或者过载,服务器当前无法处理请求。这个状况是临时的,并且将在一段时间以后恢复。如果能够预计延迟时间,那么响应中可以包含一个 Retry-After 头用以标明这个延迟时间。如果没有给出这个 Retry-After 信息,那么客户端应当以处理500响应的方式处理它。   注意:503状态码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服务器在过载的时候必须使用它。某些服务器只不过是希望拒绝客户端的连接。
504 作为网关或者代理工作的服务器尝试执行请求时,未能及时从上游服务器(URI标识出的服务器,例如HTTP、FTP、LDAP)或者辅助服务器(例如DNS)收到响应。   注意:某些代理服务器在DNS查询超时时会返回400或者500错误
505 服务器不支持,或者拒绝支持在请求中使用的 HTTP 版本。这暗示着服务器不能或不愿使用与客户端相同的版本。响应中应当包含一个描述了为何版本不被支持以及服务器支持哪些协议的实体。
506 由《透明内容协商协议》(RFC 2295)扩展,代表服务器存在内部配置错误:被请求的协商变元资源被配置为在透明内容协商中使用自己,因此在一个协商处理中不是一个合适的重点。
507 服务器无法存储完成请求所必须的内容。这个状况被认为是临时的。WebDAV (RFC 4918)
509 服务器达到带宽限制。这不是一个官方的状态码,但是仍被广泛使用。
510 获取资源所需要的策略并没有没满足。(RFC 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