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之父的辛酸奋斗血泪史

在一家又一家注定要倒闭的dot-com公司工作过之后,一位名叫Bram Cohen的年轻程序员最终厌倦了这种失败的生活。

“最终我认为我想做一些人们会实际用到的、有用的并且有趣的项目。”他回忆到。

3年后,28岁的Cohen成为了下一波互联网文件共享风潮的掌门人。如果说Napster是文件交换的第一浪,像Kazaa这样的文件交换网络则代表了第二浪。那么,由Cohen开发的BitTorrent将会引领文件交换的第三浪——目前BitTorrent实际的用户难以估量,但是BitTorrent这个软件至少被下载了超过1000万次。

在早期形式的文件交换网络被唱片业穷追猛打以致步向衰落的同时,像BitTorrent这样的新技术的出现,使得用于视频的大文件的共享和分发 变得更加容易。例如,光是suprnova.org这样的一个网站,就能提供上百套电视节目、最新电影以及版权软件。这甚至令到一向在打击互联网文件交换 中不太积极的电影工业也开始提高警惕。

BT之父 Bram Cohen

然而,Cohen对他所创造的这个系统早已经失去了控制。他表示,当他开发这个系统的时候,大规模的侵犯版权问题是他没有想到的。相反,他开发 这个系统的初衷,是为了使人们在购买合法在线音乐时,不需要再经历那漫长的等待。“很明显,他们的问题在于没有足够的带宽来满足人们的需要。”Cohen 在接受采访时称,“我很清楚,实际上有很多的带宽摆在那里,但是它没有被恰当的使用。还有许多上传容量是人们没用到的。”

这就是BitTorrent背后的本质。在像Napster和Kazaa这样旧有的文件共享系统下,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人把文件向世人分享,大 部分用户都只是简单地下载。然而BitTorrent则使用了所谓的Golden Rule原理:你上传的速度越快,你下载的速度就越快。BitTorrent把文件分割成许多小块,当一个用户下载了某一小块时,它就会立即把这一小块上 传给其它用户。因此,所有的用户在下载的同时,也在把自己已下载部分上传给他人。BitTorrent的这种工作原理,使得做“种子”的用户只需少许带 宽,就可以把大文件共享给大量的下载者。

BitTorrent对于Cohen来说,一直是一种脑力训练而不是一种赚钱的途径。不像其它文件交换程序,BitTorrent不但是免费的,而且还是开源的。这意味着只要有足够能力,你完全可以把BitTorrent融入到你自己的程序里面。

BitTorrent的第一个可用版本出现在2002年10月,不过这个版本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然而,Cohen此时却在为生计发愁。幸运 的是,BitTorrent引起了著名免费软件企业家John Gilmore的注意。Gilmore帮助Cohen解决了部分的生活费用,使得BitTorrent免遭夭折。

BitTorrent真正流行起来是在2003年初,它被用来发布一个新版的Linux。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日本卡通的fans凭籍它来共享动画片。

很难衡量BitTorrent的总体使用情况。但是Internet2主干网基础构造的主管Steven C. Corbato表示,他在去年5月份开始就注意到,BitTorrent的流量开始激增。从10月份开始,BitTorrent的流量更是超过了这个超高 速网络总体流量的10%。与之对比,其它的文件交换系统的流量没有一个能超过Internet2总体流量的1%。Internet2又称Abilene主 干,它连接起了美国200多所规模最大的大学,速度比现时的ADSL要快3500多倍。

尽管BitTorrent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然而直到几个月前,它并没有为Cohen带来过一分钱。“去年9月份我没有一丁点钱,”Cohen回忆到,他当时只好利用这张信用卡的免息期来透支,填补另一张信用卡的帐单来过活。

Cohen那时并不知道,BitTorrent会为他带来一份工作。某天,他的事情为Valve软件公司的常务董事Gabe Newell所获悉。尽管Valve正在开发令游戏玩家望眼欲穿的Half-Life 2,但是它同时也在建立一个名为Steam的在线分发网络。由于Cohen掌握这个领域的专门技术,所以Valve为他提供了一个职位。Cohen从十月 份起搬到西雅图,开始了他的工作。

一直以来,Cohen都有通过他的网站bitconjurer.org来接受BitTorrent用户的捐款,但是这笔金额一直很少。然而从10月份开始,Cohen父亲鼓励他请求的更直接一点。如今,Cohen称,他每天都能收到上百美元的捐款。

“在过去的几个月,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相当戏剧性的变化,获得工作还有捐款的到来,”Cohen说,“这好极了。”

根据Pew Internet和American Life Project的调查数据显示,文件交换正在衰落,这显然是唱片业起诉运动的结果。在去年5月,29%美国的成年互联网用户表示他们参与了文件交换。而到 了11月和12月份,这个数字已经跌到了14%。但是,BitTorrent的忠实用户——无论是卡通狂热爱好者、Linux用户、盗版电影的观赏者—— 似乎在不断增加。

BitTorrent的用户中有不少人对Cohen心怀感激,但是毫不奇怪,电影工业的圈内人不在此列。“BitTorrent决对是处在我们 的雷达防线以内。”美国电影协会的主管Tom Temple在一次电话访问中表示。BitTorrent的迅猛普及,促使该协会开始向BitTorrent站点的管理人发出了侵权通知。

“我们正在调查大量的BitTorrent链接网站,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会向某些站点提出民事或刑事起诉。”Temple称。

对此,Cohen指出,BitTorrent的用户是非匿名的,他们的互联网IP地址很容易就能被看到。“这令我很吃惊,像Suprnova这样的网站竟然能够继续生存,因为他们很容易就会被起诉。”Cohen称。Cohen还补充说,使用BitTorrent来进行非法交易,是“很愚蠢的,因为它不是匿名的。而且由于基层结构的关系,它也不能被改成匿名的。

这就是说,Cohen并不支持许多BitTorrent站点的做法。

“我不打算拿出傲慢的态度,告诉其它人不该怎么做,因为斥责他人的事情与我无关。”他说,“我是以那种找乐子的心态来看待这件事的。”

 

原文出自:纽约时报 | 中文翻译原文刊登网站:太平洋电脑网
P.S. :  BT是用python语言写成的,详细的源码可以到sourceforge.net下载。

日本人评-中国盗版

中国は「海賊版」から逃れられるか
日本人评中国盗版-请暂时抛开民族情绪看待这篇文章(来源于各网站)

下文中的内容编译自日本一家有名的IT资讯类网站ITmedia,会日语的网友可以到这里查看相关的日文原文。
http://www.itmedia.co.jp/pcupdate/articles/0504/18/news011.html

—————————————————————————————————————

每次在谈论中国的PC发展情况的时候,总是无法回避“非法拷贝”这样的话题。数字是比较触目惊心的,根据2003年的统计,中国的PC机器中所使用的“非法拷贝”,也就是盗版软件的比率高达92%,和越南并列世界第一位。顺便说下,日本也并不是没有盗版情况的发生,这次调查中日本PC中使用盗版的比率为 29%。

换句话说,如果平均每台PC装有100个应用软件的话,中国每台的PC中会有92个盗版软件,而每台日本的PC中将会有29个。不过,数字只是表现出来的现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数字背后所隐藏的东西,从富裕城市到贫穷农村的PC发展状况。

大都市上海:一月工资可以攒台电脑
上海是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也是日本人去中国旅游最喜欢选择的城市,在日本人看来,那里所有的商品都十分的便宜。但是这仅仅是对日本人来说,在上海一般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为4万日元(约3000元人民币),一顿饭的花费约在130日元(10元人民币),不过如果要吃比较高档的餐厅就要花上大概5-10倍的价格。在其他比较大型的城市,比如北京、深圳、广州,虽然稍微便宜点,但是总体来说,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

但是在PC业界来说,无论是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价格都不会相差太大的。以Lenovo为首的许多中国制造厂商都采用了这样的策略,用流行的17英寸液晶显示器以及最小硬件构成附加DOS系统或者Linux系统。这样的PC机器的售价在5万日元左右(3800元人民币)。对于大城市的人来说,也就是一个月工资稍微多一点的价格。他们买一台电脑的感觉就相当于日本人买一台30万日元(22800元人民币)一样的消费。

在中国的大城市中,由于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很多家庭作为对将来的投资,都购买PC对孩子进行教育。另外一方面,目前中国社会上也有很多用于游戏或者聊天的网吧使用着大量的PC机器。

省会城市:一季度工资装台电脑
除了这些大城市,中国一般的省会城市的人平均月收入在1-2万日元左右(700-1500元人民币),吃一顿饭的话需要40-80日元(3-6元人民币)。对于这样规模城市的人来说,“5万日元PC”(3800元人民币)是他们月工资的3-4倍,对于日本人的消费感觉来说,差不多就相当于买台PC机器需要花上100万日元了(76000元人民币)。一套Windows XP Home Edition大约2万日元的价格(1520元人民币),也比他们的月收入要高了。

所有的省会级别城市都有专门的电脑街,一部分来说比起那些大型城市的电脑街来说也不逊色,但是在产品的种类上可能稍差一点。习惯了秋叶原的笔者参观过以后感觉到奇怪的是,即使是比较大型的PC商店,所经营的品种一般也都比较单一,这大概跟中国多采用专卖店的形式有关吧。

省会城市的平均工资只有1-2万日元(700-1500元人民币),大概很多读者朋友会感觉十分惊讶;但是在比省会城市更小的城市中,人们的收入更加的低。在县厅所级别的城市中,几乎没有成规模的电脑街,但是还是有不少的电脑商家。在这些小城市中,中国最大的Lenovo、Founder、清华同方等企业都有经销商,而且这些城市都有很多网吧,这些网吧通常开在学校的周围,利用广大学生对PC比较感兴趣而开展事业。

农村:辛苦一年还不一定买的起
在这些小城市以外的农村,人们的月平均收入在3000日元以下(200元人民币),因为培养孩子而购买电脑简直就是天方夜谈。去年Lenovo为了低收入家庭而推出的超低价PC“家悦新梦”,也就是号称“农村专用台式机”的2999元PC,不过即使是这样的电脑,也超过这些地方人们的年收入以上。

在这样的小村庄也有PC机器的广告,是中国最大的Lenovo公司。上图中应该是之前做过大力宣传推广的联想“圆梦”2999元台式机。

被盗版问题困饶的中国
在了解了中国PC市场的现状以后,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目前中国IT业所面临最严重的问题——盗版问题。说到中国的盗版软件发展起来应该还是在Windows 95的全盛时代,当时中国出现了添加了某些补丁程序包或者添加了IE4.0程序的所谓的Windows 96和Windows 97这样软件在软件店进行销售。即使到了今天,尽管微软一再呼吁要使用正版的操作系统才能得到微软的良好服务,但是谁也不能否定微软的这些服务会不会被中国的盗版商加入进去做成Windows XP2或者Windows 2005这样的可能性吧。

windows97正式版

随处可见贩卖盗版碟的摊铺

为什么盗版软件会如此的猖獗呢?因为贩卖盗版软件的小店实在是太多了,任何人都可以很简单的买到。在这样的状况下,买便宜的盗版产品几乎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盗版软件的价格十分便宜,如果一台PC机器的软件全部使用正版的话,恐怕需要几个月的工资,可以吃上800顿饭左右的钱。因此,恐怕很多人根本连动过买正版软件的念头都没有。

为什么中国人可以花很大的价钱去买台电脑,在盗版软件店所陈列的强大软件阵容上应该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在那里,有日本、欧洲、美国、韩国以及中国自身的几乎所有游戏软件,还有各种商业应用软件,应有尽有。而且,还有MP3音乐的CD光盘以及大量的DVD电影。但是对于Linux这样的非主流,只有 Linux操作系统,上面可以用的软件几乎就没有。

当然,中国也是有销售正规软件的店铺的,而且这些店铺也针对盗版的过分泛滥采取过一些行动。根据中国IT媒体的报道,中国最大的PC软件连锁店“连邦”就曾经开展过用手中的盗版软件,加上非常低廉的价格换取正版软件的“3.15盗版换正版”活动。不过,那些价格在200日元左右(15元人民币)的廉价正版软件大多数是工具集,很多用户认为能够兑换到的软件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因此这样的活动最后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在很多中国的大城市里面进行了6天的活动,总共才收回了大约1000张盗版软件。

如果有一天,盗版从中国完全消失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盗版软件从中国完全消失的话会是怎样的光景呢?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只要使用PC的地方,那些行业就会使用盗版软件,如果真的盗版全部消失的话,情况可想而知。就操作系统而言,使用正版Windows XP的场合下,一台PC的上的投资基本上是两个小店工作人员的工资。稍微进到内陆地区的贫困地区的话,这样的价钱几乎就是4-5个人的月收入了。

目前中国使用盗版软件的比率是92%,而且渗透到了很多正规的公司中,情况十分严重。因为工作的话,办公软件是少不了的,盗版软件中比较有人气的 Microsoft Office的正版约为4万日元(3000元人民币),基本上如果每台PC都使用的话,需要每台花费4个人的月工资。不仅仅是在大企业,一些进行打印服务以及名片印刷等简易商务工作的小店铺中也在广泛使用。这些个人运营的小店铺,每月的营业收入大概也就1万日元稍多一点(800元人民币)。如果这样的小商铺尝试使用正版软件的话,那么Windows XP和Microsoft office加起来将近7万日元(5300元人民币)的投资规模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伟大的事情了。

大约相当于7个月工资的花费,对于月收入在30万日元左右(23000元人民币)的日本人来说,等于为了一个在小规模的个人商店要增加210万日元(16 万元人民币)的初期投资,还仅仅是一台PC所使用的软件的价格。对于一个超级市场来说,如果使用3台这样的PC作为收款机的话,就要花费630万日元(48万人民币),这样的事情简直就是天方夜谈了。在中国路边的照相馆中,现在也都是使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加工编辑后进行打印了。在小店工作的人员有2 -3个人,所使用的软件基本没有GIMP这样的免费软件,而都是Adobe的Photoshop。

这样的小店初期需要投资的软件为Windows XP和PhotoShop,如果全部使用正版软件的话,花费基本要超过一个员工一年的工资。一个装饰稍好的照相馆中拥有4台PC,分别进行数码相机照片的处理以及证件照片的处理。如果这些机器的软件全部换做正版的话,差不多等于4个员工的年收入。对于日本人的感觉,差不多就是超过1000万日元以上(76 万元人民币)的大型投资了。

下面再一起来看看网吧的情况,微软曾经多次就网吧使用盗版软件的情况在中国提起过诉讼,但是好象没有什么效果。在网吧中,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是相当于员工2 个月工资的Windows XP。根据调查,中国约有10万家网吧,每个网吧至少有20-30台PC,这样算下来,这么多的网吧如果全部使用微软的正版操作系统的话,将会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了。最近拥有多达750台电脑的大型网吧陆续开张。这种规模仅初期投资就要相当于1500个人工的费用,金额为3000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1 个月要花费相当于雇佣1500个员工的费用,在日本若按每人每月工资30万日圆计算,则约为4亿5千万日元了。

一旦盗版软件“真正无法使用”的那天到来,不仅是中国,所有普遍使用盗版软件的国家将有很多企业面临倒闭,甚至还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由此看来,如此依赖盗版软件生存的社会,想要让他们改变到正版的道路上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施加压力强制其国家对这样的状态负责,严厉要求民众使用正版软件,恐怕会有欲速则不达,穷鼠反噬猫的激烈反弹效果,中国这样巨大的市场,究竟应该怎样面对IT行业发展中所存在的如此严峻的问题,能否实现胜利大逃亡,我们真的需要拭目以待了。

后记:到底是谁逼着我们用盗版?

从日文网站编译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当回头看看编辑整理过的这些内容,我们应该做何感想呢?如果将全文进行一个浓缩的话,大概的观点如下:

● 中国PC软件盗版情况严重(92%),不过日本也不是没有(29%)

● 经济收入差别是造成中国盗版猖獗的直接原因

● PC用户对于微软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已经产生强烈的使用习惯

● 如何能妥善的处理好盗版问题,对中国政府是一个挑战

抛开民族情绪来讲,编辑个人认为日本媒体对于中国盗版问题的看法和分析还是比较中立、客观的。中国大城市居民平均工资3000多元,相同情况的日本居民则有22800元左右的工资,一套3000元左右的微软办公软件,对我们来说要用一个月的工资,而对日本居民来说只是工资的1/7,不是我们不想买,而是相对目前的国人经济能力来说实在是太贵了。

从统计表中我们看到,如果全安装正版软件的话,一台普通的家用个人电脑将有60%左右的成本来自软件,而其中微软的Office软件占了大部分支出。也许有人说花钱的话我就不买微软Office了,但现阶段谁家的机器里面没有Microsoft Word呢?